《大奉打更人》作者谈网文神作:悬疑仙侠融合与精神内核
“《大奉打更人》完结已经两三年,很多读者把大部分剧情忘了,但我相信他们会记得主角许七安的高光时刻,哪怕10年后,读者肯定也会记得。对一本小说而言,这就算成功。”网文作者卖报小郎君对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说。
2024网络文学神作榜近日出炉,经过超百万人投票后,包括《大奉打更人》在内的20部小说脱颖而出。在卖报小郎君看来,一部优秀的网文小说,题材不能太老套,并且得有自己的精神内核,“不能只是纯爽文,不然就沦为下乘了”。
以探案为引,将悬疑推理融入仙侠题材
最近,由王鹤棣、田曦薇主演,改编自卖报小郎君同名小说的古装剧《大奉打更人》正在热播,卖报小郎君和许多观众一样,每天也在追剧。“作为原著作者,我也天天期待18点开播。”在接受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,他认为,从小说到电视剧会做一些适当的改动,比如强化了喜剧风格,“我能一直追更下去,而且能天天笑,从改编角度来说,也是成功的。”
《大奉打更人》将古代探案元素、百家文化融入仙侠题材,借由主人公许七安的经历,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架空世界,全书总计380万字。2020年3月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后,很快便创造了起点中文网最快达成十万均订、起点仙侠第一本十万均订、起点高订纪录创造者三项纪录。小说完结后,不仅入藏上海图书馆,还入选《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(2024)》“2024年文化产业IP价值综合榜TOP50”。
“《大奉》这本书主要的基调是悬疑解密,探案是前200万字的内容,很多案子形成了一场局。到了后200万字,就是整个书世界观的解密,涉及到很多高层次的布局。”卖报小郎君透露,整本书以探案为引,把悬疑推理融入仙侠题材,既受到他读过的网络小说的影响,也受到《少年包青天》《大宋提刑官》《狄仁杰》等探案剧的影响。
社会观念、读者喜好的变迁映衬在文字里
在成为职业网络小说作家以前,卖报小郎君是一名金融工作者。在他看来,网文其实是一种带点文学属性的商品,“它必须要有文学属性,得向读者传播一种比较正的价值观,有这个东西才能算神作”。
纵观此次新出炉的网文“神作榜”,共有近万部作品被提名,最终从100部入围作品中票选出20部作品,超过百万读者参与投票。除了《大奉打更人》外,还包含《遮天》《斗破苍穹》《诡秘之主》《凡人修仙传》《仙逆》《全职高手》等多部知名小说,创作时间跨度长达20余年。
“网络文学的读者市场因为代际、趣味、思想和知识结构、对时代和社会的体验感等在不断发生变化。这既可以说是读者口味的变化,也可以说是作者代际调整的变化。”在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夏烈看来,精品网文的崛起和被传播、被改编,已成为当下网络文学市场的一个读写共识,“只要能提供新鲜又有品质的写法,‘神作’地位就会被认定,并且随着其影视、动画等的改编,延长了精品网文的市场生命和破圈概率。”
“网络文学在今天的文化传播上,不但担负着一部分现实题材、科幻题材等主题创作、重大叙事的职责,也从人类共通的情感交流和故事消费中,源源不断地提供中国创造。”夏烈认为,精品网文的IP化、国际化,也是值得长期耕耘的事业。